传真:0792-8383900
地址:江西省九江市长城路121号恒盛科技园13号楼8层
进入夏季,暴雨、台风等强降水天气增多,电梯底坑积水成为高发问题。据全国电梯应急救援平台数据,2023 年 6-8 月,因底坑积水导致的电梯故障占比达 19%,较其他季节高出 12 个百分点。这些积在电梯井道底部的水,看似不起眼,却可能引发连锁安全隐患,而积水的清理责任划分,也常让业主与物业产生争议。
底坑积水:从设备故障到安全风险的连锁反应
电梯底坑并非简单的 “地下空间”,而是装有缓冲器、限速器涨紧轮、控制线缆等关键设备的核心区域,积水会对这些部件造成多重损害:
电气系统首当其冲。底坑内的控制板、接线端子等电气元件遇水后,易发生短路故障。2023 年 7 月,武汉某小区因暴雨导致电梯底坑积水 30 厘米,水浸后轿厢突然卡在 11 层与 12 层之间,2 名乘客被困 1 小时。事后检查发现,是底坑内的随行电缆接头进水短路,造成控制系统瘫痪。更严重的是,积水可能导致漏电,2022 年广州某商场曾出现底坑积水引发电梯金属部件带电,所幸维保人员及时断电未造成伤亡。
机械部件加速老化。缓冲器是电梯坠落时的最后一道保护装置,若长期浸泡在水中,铸铁材质会生锈开裂,液压缓冲器的密封件会老化失效,直接影响缓冲效果。上海某老旧小区的电梯因底坑常年潮湿积水,缓冲器锈蚀严重,2023 年年检时被判定为 “不合格”,须立即更换,仅配件与人工费就花费 3.2 万元。
衍生安全隐患不容忽视。积水会滋生蚊虫、霉菌,武汉某物业经理透露,底坑积水 1 周后,电梯轿厢内开始出现异味,检测发现霉菌孢子浓度超标 3 倍。此外,积水还会软化井道底部的混凝土,导致导轨支架松动,引发电梯运行时的异常晃动。
积水清理:责任明确才能快速响应
底坑积水的清理责任,在《特种设备安全法》中有明确界定:电梯使用单位(通常为物业公司、商场管理方)对电梯安全负主体责任,需及时排查并处理底坑积水;电梯维保单位在日常维保中,有义务检查底坑状况,发现积水需立即告知使用单位并协助处理。
物业公司的核心责任:暴雨过后,物业应DI以时间安排人员检查电梯底坑。发现积水后,需先切断电梯电源,再使用抽水泵排水(禁止直接使用潜水泵接触带电环境)。北京某小区物业制定了 “30 分钟响应机制”,2023 年汛期共处理 12 次底坑积水,平均处理时长控制在 2 小时内,未发生因积水导致的电梯停运超过 4 小时的情况。
维保单位的协同义务:维保人员在每月例行检查时,会使用激光测距仪检测底坑积水深度(正常应不超过 5 厘米)。若发现积水,需协助物业排查漏水点(如井道防水破损、地下管道渗漏等),并对进水设备进行干燥、检测。杭州某维保公司规定,接到积水通知后,市区1小时、郊区2小时内须到场,2023 年夏季共协助处理 47 起积水问题,其中 38 起是因建筑物排水不畅导致。
业主的配合与监督:业主发现电梯运行异常(如异响、突然停靠),可及时向物业反馈。若因物业拖延处理导致损失,业主有权依据《物业管理条例》要求赔偿。2023 年南京某小区因物业未及时清理底坑积水,导致电梯主板烧毁,终物业承担了 1.8 万元维修费用。
预防为先:降低夏季积水风险的实用措施
与其事后清理,不如提前预防。多地物业与维保单位总结出一套夏季防积水方案:
定期检查排水系统:每月清理底坑排水泵滤网,确保暴雨时能正常启动;在底坑加装水位传感器,积水达到 10 厘米时自动报警并切断电梯电源。上海某高端小区采用这种方式,2023 年汛期成功避免了 3 次严重积水。
加强井道防水维护:每年雨季前,对井道壁、底坑防水层进行检查,修补裂缝;在电梯机房与井道连接处加装挡水沿,防止雨水倒灌。
制定应急处置预案:明确暴雨天气时的巡查频次、积水处理流程、备用抽水泵存放位置等。深圳某写字楼的预案中,甚至包含 “积水超过 20 厘米时,立即启动电梯困人应急救援流程” 的细则。
夏季电梯安全,藏在每一个细节里。底坑积水虽常见,却能折射出管理方的责任心与专业度。关注我们,获取更多电梯安全维护知识,让垂直出行更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