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真:0792-8383900
地址:江西省九江市长城路121号恒盛科技园13号楼8层
电梯维保作为电梯安全运行的核心环节,其规范性直接关系到公众乘梯安全。以下结合国家及地方标准,梳理关键行业规范:
一、国家标准框架
1. 《电梯维护保养规则》(TSG T5002-2017)
这是国内电梯维保的基础规范,明确要求维保单位每15天至少进行一次维护保养,内容分为半月、季度、半年、年度四类。例如,半月维保需检查层门门锁啮合深度(应≥7mm)、轿厢平层精度(偏差≤±3mm);年度维保需进行安全钳联动试验、限速器校验等21项关键项目。该规则特别强调维保记录的可追溯性,要求每次保养后需由维保人员和使用单位签字确认,并保存至少4年。
2. 《电梯、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维修规范》(GB/T 18775-2009)
该标准细化了维保作业流程,要求维保单位建立包含风险评估、应急预案的维护说明书。例如,针对曳引式电梯,需每季度检查钢丝绳断丝数(超过3%需更换)、每年检测导轨润滑状况;自动扶梯则需每月清理梳齿板异物、每半年调整梯级链张紧度。同时,标准规定维保单位应对改造或重大修理后的电梯进行自检,并委托检验机构进行监督检验。
二、地方规范创新
1. 江西省《电梯维护保养安全管理规范》(DB36/T 785-2019)
作为省级标准,其对维保单位提出更高要求:跨区域作业需设立固定工作站,维保人员需每2年参加不少于40学时的技能培训。该标准特别强调“预防性维护”,要求对使用超过10年的电梯增加钢丝绳探伤、导轨变形检测等项目,并建立设备老化预警机制。
2. 太原市三项地方标准(2025年3月实施)
- 《电梯无纸化维护保养工作规范》:要求维保过程全程电子化记录,通过移动终端实时上传维保数据至监管平台,实现“一梯一档”数字化管理。例如,太原市某小区试点中,维保人员通过APP扫描电梯二维码即可获取设备档案,现场拍摄的部件磨损照片自动关联至数据库。
- 《重大活动电梯安全保障工作规范》:针对展会、赛事等活动,要求维保单位提前30天制定专项保障方案,包括增加每日巡检频次(不少于3次)、配备应急救援备用电源等。
- 《电梯维护保养单位信用风险分级指南》:将维保单位分为A(低风险)至D(高风险)四级,对D级单位实施每月现场检查、限制参与政府采购项目等惩戒措施。
三、人员资质与企业要求
1. 个人资质
维保人员需持有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》(项目代号T),考试内容涵盖电梯结构原理、故障排查(如门锁继电器触点氧化处理)及盘车救援操作。2025年起,太原市等试点城市要求维保人员每年度参加不少于20学时的继续教育,学习智能化维保技术(如物联网监测系统应用)。
2. 企业资质
维保单位需取得《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》,其中A级资质可承接所有类型电梯维保,B级限普通客梯(速度≤2.5m/s)。企业需配备至少5名持证技术人员,并建立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(市区内30分钟到达现场)。安徽省等地还要求维保单位购买电梯安全责任险,保额不低于500万元。
四、关键操作规范
1. 维保流程标准化
正规维保需遵循“三查三验”原则:
- 查设备状态:通过激光测距仪检测导轨支架间距(≤1.5米)、用兆欧表测量电气绝缘阻值(动力电路≥0.5MΩ);
- 验运行性能:模拟超载试验(110%额定载荷)、测试报警装置响应时间(≤5秒);
- 验记录完整性:维保记录需包含部件更换清单(如导靴衬、门锁触点)、故障处理前后对比数据。
2. 应急救援要求
遇到困人故障时,维保单位需在30分钟内抵达现场。救援流程需严格执行“四步操作法”:
- 确认位置: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定位电梯楼层;
- 安抚乘客:保持轿厢内通话畅通,告知救援进度;
- 安全平层:使用紧急电动运行装置将电梯移动至平层位置;
- 故障排查:修复后进行不少于3次试运行,确保安全。
五、数字化监管趋势
1. 无纸化维保系统
广州、太原等地推行的无纸化维保平台,要求维保单位通过手机APP实时上传维保照片、视频及检测数据。例如,广州市某小区的电梯通过平台自动统计维保完成率(需≥98%),对未按时保养的设备触发预警并推送至监管部门。
2. 智能监测技术
部分城市试点电梯物联网系统,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钢丝绳张力、轿厢振动频率等参数。当数据异常时(如钢丝绳张力偏差超过5%),系统自动向维保单位发送工单,实现预防性维护。
六、老旧电梯特殊规范
针对使用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,安徽省等地区出台专项政策:
- 安全评估:每3年需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安全评估,着重检测主机轴承磨损、控制系统老化程度;
- 资金保障:允许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进行大修,并鼓励电梯广告收益补充维保基金;
- 改造要求:改造后需满足新国标GB 7588-2020,如增加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(UCMP)、更新变频驱动系统等。
七、常见违规风险点
1. 资质挂靠:禁止无资质人员借用其他单位名义开展维保,否则将面临ZUI高10万元罚款。
2. 配件以次充好:使用非原厂钢丝绳、导轨油等配件,可能导致运行噪音超标(>55分贝)或加速部件磨损。
3. 记录造假:伪造维保记录或未按规范填写(如漏填钢丝绳润滑时间),将被列入信用黑名单。
电梯维保需严格遵循“标准先行、预防为主、全程留痕”的原则。作为从业者,建议定期参加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的标准宣贯会(如江西省每年举办的电梯安全周活动),并关注TSG T5002-2017等国家标准的修订动态,确保服务合规性。同时,积极引入智能化维保工具(如太原市推广的无纸化系统),可显著提升服务效率与透明度,增强客户信任度。